2011年1月27日 星期四

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的真義為何?

「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的真義為何?
 
2009年10月20號這一天,嘉義縣文化處處長─鐘永豐先生來到關渡,為北藝大跨領域學習週獻聲,這次的主題是尋找台灣的「藝術回歸線」,鍾永豐先生為我們說明了身為一個文化行政工作者所必須有的想法與定位,以及他對藝術的看法,並且分析了一些台灣目前文化政策推動的困境。

在聆聽鍾永豐先生演講的過程中,我深受鍾永豐先生對藝術的解釋所感動,鍾永豐先生認為藝術應該是生活的、平易近人的,藝術家應該跳脫特定表演場域,如博物館、美術館、音樂廳,藝術應該回歸人群、回歸社區、回歸生活,藝術家應以藝術作為媒介,觸發民眾體驗不同於以往的生活經驗,讓民眾瞭解藝術不是高高在上,藝術就是生活,就在你我周邊  。 藉由推動駐村藝術家活動,啟動社區、藝術家、文化行政工作者和表演場域四方面的連環效應,駐村藝術家與社區的互動,讓民眾不再只是被動的藝術接受者,而是轉化為能參與分享藝術的閱聽者,這也是鍾永豐先生在演講中不斷強調的「對話產生化學變化」。

鍾永豐先生的一次演講,讓我對「藝術」一詞又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以前被問到「藝術是什麼?」「藝術在做什麼?」「藝術能為社會做什麼?」我都回答了教科書上漂亮但現在想來稍嫌空泛的答案,不過鍾永豐先生的演講結束後,我對藝術的想法又更加清楚明白,原來藝術就在週遭環境中,你我的生活經驗、態度就是一種藝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